三百七十五 益州分野有天子气(2/3)
这件事情之后,果断决定拜访刘焉。刘焉听说董扶要来拜访他,连忙亲自出门相迎。作为宗室子弟,九卿之位,刘焉在官位上要比董扶高,但是董扶来访,他必须要亲自出迎,还要摆低姿态。原因很简单,董扶是天下名士,而且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在这个尊老爱幼的国度里,还是这个人均寿命极低的时代,能活到八十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更别说这个活到八十岁的人还是个名满天下的经学家、谶纬学家。他是益州本地人,因为活得很长,养望养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前后十次拒绝朝廷征召,直到人生暮年才应了朝廷的征召,出川做官。就算刘宏在他面前都要客客气气的。他本人因为经学有名气,又因为谶纬学名声大噪,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极多。现代人很难理解谶纬之说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那么有市场,一句迷迷糊糊的『代汉者当涂高也』就能惹得全天下侧目不已,甚至于开国皇帝刘秀都要亲自维护谶纬学说的地位。上有所好,下面的人自然会跟从。更别说刘秀对谶言相信到了不相信谶言的大臣都要被贬斥的地步,颇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架势。开国皇帝都那么相信了,谶纬学在东汉自然大行其道。一大批以谶纬学立身的望气术士应运而生,种种谶言搅和的东汉王朝是死了都不安宁,也让后世为之争论不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些东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对今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古人来说,谶言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董扶来访,刘焉非常高兴,小心翼翼的扶着董扶坐下来,刘焉又赶快让人倒水给董扶,等董扶喝了一口水,刘焉才小心翼翼地询问董扶的来意。“您此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听说君朗向皇帝陛下建议恢复州牧制度了?”董扶不开口直言,反而是问了和刘焉有关的事情。刘焉倒也不觉得奇怪,董扶担任侍中的职位,不知道这个事情才是奇怪。“正是如此,董公有什么看法吗?”“不知君朗是否设想过自己也被任命为州牧的事情呢?”董扶笑眯眯地看着刘焉。刘焉面色一滞,小心翼翼道:“董公预见到了吗?”董扶摇了摇头。“只是猜测,而且觉得很有可能,不知君朗有没有想过,若是担任州牧,哪一个州的州牧最好?”“哪一个……”刘焉抿了抿嘴唇,缓缓道:“若是我的话,会选择向朝廷请任交趾牧,如此方能保全自身、家族,天下动乱不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