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2/3)
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
如今的工艺大师们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恢复了失传的铸胎景泰蓝法。
他们用铜浇铸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丝、烧釉。
这种景泰蓝的特点是胎型厚重,器型复杂,除了烧蓝纹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较大。
这种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镀金,作品更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制胎完成,才是掐丝与焊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铜胎上即成。:魰斈叁4
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
解放后,掐丝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神都景泰蓝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
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完成这一步,才是点蓝与烧焊。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
方法是,用蓝枪,也就是一只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
之后再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
经过800摄氏度的高温烧熔,釉料便可以熔化。
一般景泰蓝需要烧制3次,才能制作完成这一步工艺。
解放前,景泰蓝的点色呆板单调。
解放后,工艺大师们运用渲染、罩染、烘染、剔染等技法,扩大了景泰蓝点蓝艺术的表现力。
为了表现形态多变的云、水、雾以及水中倒影等,点蓝艺人和掐丝艺人,共同创造了无丝点晕法。
即掐出高矮不同的丝工,点晕以不同的釉色,使这些釉色自然连接。
经过烧结后,高丝露出而矮丝含在釉下,增强了铜胎和釉色的密着力,使作品的图案纹样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完成这一步,一件景泰蓝作品才算初步完成。
而之后是磨光,磨光俗称“磨活”。
这是整個景泰蓝生产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