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开个价吧(3/4)
理。
如果五咒都在,当然就是五言观,如果只有净口咒,是不是该称为“一言观”,或是“无言观”更合适?
而恰恰好,因为出身不凡,更怕祸从口出,八大山人当和尚时修的就是不语禅,世人称之为哑僧。
之后还俗又入道,依然是能不言则不言,更刻有“个相如吃”和“口如扁担”的钤印,意思同样是不言、少言,与这里的“净口”遥相呼应。
再看字体风格:笔画不一,大小错落,无拘无束,极具个性……像极了八大山人的那些翻白眼的鸟和鱼,以及狗和龟。
所以,这十有八九就是八大山人给后人立下的家训。
依据又多了一条。
但不急,再看看……
李定安继续往里走,自然而然的,先往墙上的神龛瞄了一眼。
朝元髻,卯酉簪,手持朝笏板,身穿天仙衣:五言观第一代祖师,冲虚真人朱权。
设计的很巧妙:这里立朱权,修的是净明道和正一道,江边立崇祯,拜的则是太阳神。
等于两人都有祠,都可单独受子孙祭祀,及世人香火,朱氏后人可谓挖空了心思。
由此,把握更大了……
两边是高低错落的博古架,新中掺旧。新的不用提,旧的一律是松木材质,刷的是清漆,色泽偏暗,素黄雅淡,大概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根据资料推断,应该是建国后黄氏举家还俗的时候,重新打造的。但后面没被没收,就挺稀奇。
再看东西,依旧是那些,看不出少了什么。昨天老道士也说过,这几天只请出去了几块符牌。
都在就好。
近似走马观花,又绕了一圈,李定安怅然直叹:一块巴掌大的牌子,刻着四个小字,“教门高士”。
字很一般,只能说是结构工整,远淡不上书法的境地。又是柚木质地,材质也不算多名贵,前两次来的时候,李定安就没在意。
但这几天那么多的资料不是白查的,现在再看,感觉突然就不一样了:啧,写的真好,刻的也好!
明成祖御笔,再不好,也是宝贝。
分封南昌后,朱棣赐给朱权的,潜意不言而喻:好好修你的道,你我兄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