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院士的名额问题(2/3)
的要求之下,最后只是以“天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名义,进行了模棱两可,甚至带着些诱导性质的报道。主要是全程避免了提及具体通信方式,尽可能让外界认为是一颗传统的同步轨道中继卫星在发挥作用。青鸾星座的初衷是为了军用遥感卫星而服务,虽然并不直接担负军事任务,但低调一些总没坏处。也是因此,出现在东风航天城的常浩南在接下来几天里谢绝了全部采访,并计划在交接完全部资料之后就回到京城——青鸾星座本质上是为一组性能更强、功能也更完整的实践系列卫星做准备。现在既然已经证明了中低轨道中继通信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那么自然要趁热打铁开启下一步计划。尽管争取立项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张维永负责,但关键载荷的技术路线总归是由常浩南提出并全程组织测试。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甩手掌柜。另一方面,也是和院士评选的进度有关。真要说起来,以常浩南如今的资历、荣誉、乃至人脉,评上任何一个院的院士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挑不出什么理来。但朱霖育和林左明还是表示,这个头衔后面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就算入选本身没有问题,也难保不会有人因为眼红而跳出来搞事。所以,二人才提议让他离开京城“避嫌”。但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下旬。照理来说,2003年度院士增选的第一轮评选结果应该已经敲定了,只是还没来得及最终公布而已。只要等到这个名单出来,常浩南也就彻底没了顾虑,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京城露面。????其实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好奇,最后的入围结果,到底会是科学院,还是工程院…………实际上,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按惯例应该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来的。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个月还没有动静……正是因为常浩南本人。十月二十日,京城。华夏工程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主抓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长坐在桌前,面对着眼前的两份名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门外。在轻轻敲了两下门,发现没有得到回应之后,干脆径直走了进来。直到那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琬祥才猛然反应过来。然后赶紧准备起身:“徐院长?”来人正是工程院院长,徐迪匡院士。徐院士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接着自顾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对面:“老杜,这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