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檄文如电(2/3)
曹操闻言大笑,笑罢后神色渐次严肃了起来:“吾假天子之命,以袁本初为魏公,本意修缮与河北的关系,将祸水引到关中去,不想袁本初竟还是把主意打到了许都。”
荀彧宽慰了一句道:“袁本初之性,贪易避难,去岁袁本初在河东玉璧城下受阻数月,不得寸进,自是不愿意再度发兵河东,去碰有如铁壁般的玉璧城。”
“而兖豫之地,地势通达,无有高山要隘,有一大河,奈何处处可渡,却是不可作为依仗……是故自河北驱兵,南下中原,可直趋尔,袁本初将主意打到中原,避开河东、关中,这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嗯。”曹操颔首表示认同,关于袁绍这位幼时就相交的好友,他比荀彧了解的更深,就如往日里袁绍为诸侯盟主,率众讨伐董卓,董卓为之震恐,迁都避战,当此之时,若是袁绍奋发,兵进关中,一举诛杀董卓,解救天子,天下当下就相安无事矣。
缘奈何,袁绍畏于凉州兵锋,又怀有私心,竟是踌躇不前,致使错失大好良机,以至于天下到了今时今日,还处于纷争不休、四海不宁的境况。
一念至此,曹操同荀彧论起了正事:“泰山臧霸有文书递来,言是袁谭号称大军十万,马万匹,自临淄南下,兵威汹汹,旌旗猎猎,泰山、琅琊等地为之震动。”
“当然,袁谭所号称大军十万,马万匹,经臧霸细查,实则不过兵三万,马三千,至于剩下的就是劳役之卒、用作充数之用的驴骡罢了。”
“于文书末尾,臧霸附言道,依仗泰山险塞,琅琊城池坚韧,令吾不必忧心于东方,但以袁本初为念。”
臧霸豪言如此,曹操看上去神色放缓,但荀彧从曹操的眉宇间瞧出了一抹忧色,他拱手道:“明公可是担心臧霸为袁谭所招揽,以至于青徐糜烂,为袁谭所得,且到时候侧面受敌。”
曹操微微颔首,他应道:“吾确是有此忧也,臧霸、孙观等为泰山贼寇,本就是往来奉迎之辈,吾安定青徐,将青徐一以委之此辈,不过是鞭长莫及,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彻底掌控青徐罢了。”
“而今袁谭大军南下,兵士之数倍于臧霸、孙观之徒,又袁绍威加于海内,有盟主之称,吾担心臧霸、孙观等怀有二心,附于袁谭,将青徐拱手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