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迁都(1/7)
唐王秀四年正月。
田秀回到了邯郸,再回到邯郸以后,太傅孔鲋认为天下即将统一,邯郸、晋阳地理位置过于偏北,不适合继续作为都城,孔鲋建议田秀,另择一地,新建一都。
而这个新都城群臣共选出了五个。
太傅孔鲋建议定都洛邑,理由是洛邑位于天下之中,又曾经是东中的国都,如果唐国能迁都洛邑,更能让天下人知道唐国是继承了周朝法统的。
不过迁都洛邑也招来不少人反对,其中就包括李斯,李斯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洛邑还在韩国手里,唐国难道要把国都迁到韩国去吗?
田秀对此言不置可否,又询问李斯认为新都应该选在何处?李斯告诉田秀说,关中沃饶,人口充沛,又有函谷天险,可以在关中平原选择一地,修建一座新的都城。
这座新城的位置李斯也想好了,就在咸阳东南部一块靠近渭河的平原,田秀展开地图看了看,好巧不巧?这个位置刚好位于日后的汉长安城附近。
韩非发出了疑问,既然要迁都关中,那为什么不干脆把国都选在咸阳?
李斯表示,咸阳外围没有修建城墙,如果新朝把国都定在咸阳,还需要重新修缮城墙,既然如此,倒不如另起一灶,修建一座新的都城。
新城靠近渭河,漕运便利,又刚好可以把邯郸、晋阳的人口都迁移到新城,若是直接定都咸阳,这么多的人口无法安置,会引来不少麻烦。
田秀对此深以为然。
若是直接迁都到咸阳,那肯定要丢下赵国的百姓,田秀的根基在赵国,他当然不愿冒险直接定都咸阳。
不过若是新建一城,耗资靡费不说,还需要大量时间,田秀让李进估算了一下,新城如果要建好的话,至少也得十年。
这个时候毛遂上书田秀说,可以把都城选在大梁。
毛遂认为大梁的城池坚固,距离赵国更近,即便是迁都之后出现麻烦,赵国这边也能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大梁靠近黄河,同样有漕运优势。
而且毛遂还提出了一个让田秀无法拒绝的理由,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