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142章 正德式(1/3)

第142章 正德式(1/3)

    明代的开花弹,论起源能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有一种火球,也就是纸壳火药球,看名字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到南宋时期改良为“霹雳震天炮”,明代逐渐成熟化。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在《制造火器疏》中记载开花弹“传自前代”,证实其技术积淀。开花弹采用的是铸铁空心铁球,内部装填黑火药,外壳厚度可承受发射压力,考古出土的明代开花弹有两种规格:大者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小者直径8.5厘米,重0.8公斤,铸造精度达到毫米级,以确保与火炮口径匹配(85毫米口径/110毫米口径)。(别杠哦,查过的哦)这么看的话,明代咱们就有榴弹炮了。(捂脸笑)引爆装置是在弹体顶部设凸起台体,中心开小孔,插入燃烧缓慢的药捻(nian)作为引信。(可以理解为大号的鞭炮,不过外壳是铁的)发射的时候,弹体和发射药之间会隔着一层木板。这么看的话,原理是不是很像没良心炮?药捻的长度要根据射程剪裁。药捻在飞行中持续燃烧,落地时引爆炸药,弹片呈放射状飞溅(故称“开花”)。而弹片的杀伤范围在十五米以上,若是加装铁钉,碎瓷片等,杀伤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内蒙古托克托县遗址出土开花弹与实心弹,印证其为明军标准弹药库。)开花弹的射程在1-2公里,这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远了。开花弹的技术早就出现在了我国,可到了清代中后期,竟然要从西方引进。清代失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技术封锁,清廷仅限于京营八旗使用开花弹(如威远将军炮),汉军绿营不得解除,导致技术传承断层。其二,安全缺陷,药捻引信可靠性差,容易膛内早炸。道光皇帝以“造价高、不稳定”为由废止研发。其三,认知退化,至鸦片战争时,火器专家丁拱辰(清末机械工程专家)竟不知开花弹为何物,左公在西北掘出明代开花弹后悲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今竟失传!”明代开花弹是世界上早期爆炸弹药的典范,其分体式引信和精密的铸造工艺彰显了东方火器的独创性、然而,清朝的民族防备政策与科技保守主义使本可延续的优势彻底湮灭。可悲,可叹!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们数千年历史的一部分,后人应当吸取教训,自强不息!……朱厚照在军事上的远见差不了他祖宗多少,他在看到膛线和锥形弹的优势之后,立马就想到了运用到火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