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盘 古(2/3)
《城南旧事》片段的分析报告。
AI识别出了大量哭泣场景、家庭争吵、老旧街景和服饰,依据其庞大语料库中的模式关联,给出了它认为最“高效”的分类标签。
他理解林国栋的愤怒,那是一种心血被粗暴简化的痛楚。“林老师,‘盘古’是基于视觉元素、对话关键词和场景模式进行概率匹配分类,目的是为了高效检索和精准分发。‘苦情’、‘伦理’这些标签,是它基于数据关联得出的最高概率描述,并非价值判断。”
“高效?精准?” 林国栋冷笑一声,掏出一支烟,习惯性地想点上,又想起这里是禁烟区,烦躁地把烟在指间捻来捻去,“我们搞了一辈子创作,讲的是意境!是留白!是人物心里头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弯弯绕绕!你们倒好,弄个铁疙瘩,咔咔两下,把活生生的人心都切成豆腐块,贴上价码就往外卖?这叫糟蹋!”
他身后,一位资深纪录片导演也忍不住开口:“廖总监,我那部讲民间老手艺人的片子,‘盘古’给打的关键词是‘低生产效率’、‘即将淘汰’!这标签打出去,哪个平台会推?观众还怎么看得到?这简直是断送!”
会议室里,争吵如同高压锅内的蒸汽,随时可能冲破阀门的束缚。一方是手握数据利剑、坚信技术重塑未来的年轻总监,另一方是守护创作尊严、忧虑灵魂被数据肢解的老匠人。
廖敦敏站在漩涡中心,既要维护“盘古”的逻辑根基——这是整个智能分发系统的基石,又要安抚这些为枫林台打下江山的老臣。
他反复解释着AI的运作逻辑、标签的可调整性,强调这只是初步分类,后续会有内容编辑团队进行人工优化和语境补充。
然而,“人”与“机器”在价值衡量尺度上的鸿沟,并非几句解释就能轻易填平。空气中弥漫着怀疑、焦虑和一丝被时代列车抛下的恐慌。
就在这僵持不下、会议室几乎要被无形的硝烟填满之际,技术总监廖敦敏的助理小陈几乎是撞开门冲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声音因激动而拔高,甚至有些劈叉:
“廖总!成了!临江、青州、北山……七家!七家地级市台信号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