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412章 北魏不同于五胡十六国的长盛密码(1/3)

第412章 北魏不同于五胡十六国的长盛密码(1/3)

    拓跋珪心有所感,喟然长叹道:“我们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与五胡十六国的其他非汉人政权不同。



    我们采取了离散诸部,分土定居,重用汉人,成立自己的核心班底代人集团,这都是五胡十六国都没能完成的成就,所以才能长盛不衰。”



    所谓的离散诸部,就是解散原本拓跋鲜卑的部落组织联盟,使牧民与各部落族长脱离关系,成为国家的编户。



    拓跋鲜卑原本就是许多部落联合在一起的联盟,在原来的每个部落里,牧民是各部落族长的私属,他们与各部落之间是依附关系,只需要为部落的族长从事生产,不需要向国家上缴赋税。



    而一旦他们脱离了部落组织,成为国家的编户,就相当于是北魏的百姓,不再是属于任何人的私有物,赋税也是需要上缴国家,无论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双赢的局面。



    因为当他们属于各部落族长的私有财产时,不但没有任何的人权,获得的收成绝大多数都有上缴不说,自己的性命也掌握在这些族长手中。



    对方可能一个心情不好,就会对你肆意的打杀。



    分土定居则是将国家的土地分给成为编户的牧民,让他们不用随着气候的变化,进行迁徙放牧。



    只需要在国家分配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从事农耕或是放牧即可。



    如此一来,有利于国家对治下百姓的管理。



    有了编户后,国家就相当于掌握了大数据,对于百姓的生产力与军队的战斗力都了然于胸。



    信息的掌握对于任何时代都是重中之重。



    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事情解决后,拓跋鲜卑也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奴隶制飞跃成为封建制的国家。



    拓跋珪随后将北魏的都城由盛乐迁到了平城。



    平城乃后世的山西大同,在东汉时,属雁门郡,自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里一直处于王朝的边境,与游牧民族接壤。



    作为县城来说,在当时经济并不发达,人烟稀少,平城在雁门郡稍微有些名声,还是因为当年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