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真人、天人2(1/3)
武道也是分动功静功的,三品以下,锤炼肉身,多以动功为主,单纯静坐很难调动全身劲力与气血,有招式配合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三品,武道之气诞生,肉身锤炼变为次要,武道之气积成为重中之重,静功修炼也越来越重要,有些功法会动中取静,以招式引导元气汇聚,有功法干脆便是盘膝打坐,纯以静功养元。
李默白和王欣儿翻阅典籍,与现存二品武者也论过武,并通过个人实际情况总才有了定论,二者各有优劣,一者侧重于神意的集中,一者侧重肉身的协调,这与他们功法早期侧重有关。
有些锻体效果好的功法在神意修行上不见得有多少效果,有些神意修行不错的功法锻体又差一些,一点点早期功法上的侧重到了后期可能就是结果选择上的天差地别。
如崩山拳早期便是侧重锤炼肉身拳法,刚猛迅捷为主,练劲尤其是明劲上效果显着,如果在这条路上延伸,进入三品李默白应该是盘膝打坐导引元气的。
因为神意不够,以招式导引神会散,神散则气消,自然要选择静坐凝神。
这并不是说静功不好,只是武者要在三品之后把前面欠下的账补齐,很多武者在研究静功时也会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功法。
比如固本培元法,肉身纯化法,纵目法,这些功法有些可以用来回补肉身根基,有些可以纯化气血,还有提升眼力的,提升耳力的,林林总总,让人大开眼界。
不务正业正业的功法有,也有专心致志补全缺陷的,有些功法可能三品之时没有动功,到了二品又有了,这便是其补全自身后重新延伸出的动功。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意生气,以气养神。
每一部功法都是一本武道史,上面凝结着无数人对武道的智慧和巧思,翻开这些功法,追本溯源而上,李默白很多时候仿佛看到一个个武者在时光长河中演武。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或许练劲层次大家各有各的法门,各有各的特点,但越是向上,功法便越是归一,如同毛细血管的血液来自一条条微血管,微血管血液来自小血管一般,最终血脉源头还是纵贯周身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