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千年农业税,血泪消亡史(3/9)
高。反观农业,典型的不动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税基稳定,征收成本低廉,所以中国长期以来都把农业作为课税的重点对象。但是所谓的重农抑商,重视的也并不是农民,而是农业带来的税收。拿着最低的回报,干着最累的活,交着最重的税。因此,中国古代农民一直在逆来顺受和忍无可忍之间不断切换。】刘彻:重农抑商的本质,主要还是因为粮食产量不足,不足以养活全国人口,所以必须采取重农抑商的策略,让老百姓都能安心耕种。至于视频中提到的商业税收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他们大汉就有对商贾买卖货物进行收税,不管征收商业税的成本高不高,总归是可以收一些商业税的。其实根本在于粮食产量低,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在这种大背景下,重农抑商是必然的举措。只有让老百姓把心思全放在土地上,才能尽可能的种植出更多的粮食。否则老百姓看到做生意这么赚钱,全都蜂拥跑去做生意了,那原本就不够的粮食就更少了。各朝不少官员非常认同视频所说的,农民的确在逆来顺受和忍无可忍之间不断切换。华夏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最安分守已的,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就会一直逆来顺受下去。可一旦把老百姓逼到死路,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也是非常惊人的,足以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主要的农业税改革,每一次改革不仅都伴随着血与泪,更是小农经济思维和商品经济思维的显化冲突。第一次的改革出现在明朝中期,当时明朝第一权臣张居正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文官集团加地主乡绅势力,主导推行给农民减负的一条鞭法。结果是张居正死后被利益集团挖坟掘尸,彻底清算。第二次改革是清朝雍正皇帝耗费一生强行推行的,号称一条鞭法升级版的摊丁入亩。为了推行这个政策,雍正杀的是人头滚滚。而自己更是日夜批复奏折,最后被活活累死。前两次,一次失败,一次勉强成功。直到第三次改革,借助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三个千年级别历史机遇带来的动能,中国在2006年彻底取消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商品经济终于得以上位。】张居正:什么?老夫被挖坟掘尸?张居正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仿佛被雷击中一般,任凭周围人怎么叫唤也毫无反应。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大明首辅,死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场,被人从坟墓里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