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讽圣吴敬梓(4/6)
2万两银子是一笔巨款。如果吴敬梓省着点用钱,足够一辈子吃喝不愁。可是,吴敬梓当年曾经跟随父亲参加当地名士的聚会。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沾染上挥霍的习气,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习惯。吴敬梓在父亲去世后,坐拥万贯家财,不懂得勤俭节约过日子。每日里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当朋友伸手找吴敬梓借钱时,往往慷慨大方,一掷千金。就这样,吴敬梓逐渐坐吃山空,将父亲留下的一份遗产吃得干干净净。当吴敬梓搬迁到南京居住时,已经穷得响叮当了,还给老家人留下败家子的名声。不得不说,吴敬梓当得起败家子这个称呼。三是,考场不利。争夺家产失败,遗产吃得精光。这些都是人生中的重大打击,但并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吴敬梓能够凭借过人的才华,走上科举考试的道路,获得功名后谋取个一官半职,依然不失为人生赢家。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科举之路走得相当艰难。由于放荡不羁的言行,给主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吴敬梓在参加乡试时,被无情地淘汰了。参加乡试的失败,让吴敬梓对科举考试产生了失望。安徽巡抚推荐吴敬梓参加廷试,这是朝廷给落第秀才提供的一个绝佳机会。没想到吴敬梓病重缺考,失去了最后一次科考做官的机会。从此吴敬梓只能依靠给有钱人家写点命题诗文,换取润笔费用,勉强维系生存。冬天到了,吴敬梓家里买不起取暖的木炭。便在夜晚与朋友到城外跑步,借此取暖。为了生存,吴敬梓曾放下面子,去求助于官绅的救济,可是没有成功。最终吴敬梓在一次醉酒后,一口痰涌上来,导致呼吸不畅,救治不及而辞世,结束了穷困潦倒的一生。“搬到南京之后,吴敬梓开始做自己想做之事。”“日常写写诗文,偶尔也约些朋友聊一聊,再去别的城市旅旅游。”“虽说手上的家产所剩不多,但按当时的生活水准。”“如果合理规划一下,都够他再活几百年了。”“但是,他对钱不感兴趣更没什么概念。”“总是捂不住自己的钱包,平时动不动就请一堆朋友吃饭。”“对自家的厨娘工匠等出手也十分大方,还总是给穷人捐钱。”“这样没几年,父亲留下的钱就被他花光了。”“千金散尽的吴敬梓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他就靠给别人写文章,靠朋友偶尔接济一点碎银子勉强度日。”“最后,他连给别人写文章的纸和笔都买不起了。”“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