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花狂冯太后(3/7)
维视野相对较高。后宫斗争虽仍无法避免,但她能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争夺外朝控制权上。这无疑极大降低了宫廷斗争的烈度,缓和了尖锐的内部矛盾。政治风气的改变,从大势上看取决于整个统治集团的演化趋势。但个别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会为风气转变带来极大加速。“470年秋天,相州刺史李因罪被告发,他是李奕的兄长李敷的好友。”“刺史为了自保自陈李敷隐罪二三十条,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470年冬天,李奕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因刺史李告发有功,献文帝后来又把李擢为尚书参决国政。”“李奕死后,冯太后对此事并不满意。”“471年八月,献文帝迫于太后,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太子拓跋宏即位,即孝文帝,献文帝十八岁便做了太上皇。”“太上皇移居崇光宫,多次亲率兵将南讨柔然取得大胜。”“475年冬十月,太上皇在平城北郊举行大阅仪式。”“476年六月,太上皇拓跋弘崩于平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冯太后足智多谋,猜疑且残忍,做决定在顷刻间,对手下的人恩威兼施。”“献文帝死后,冯太后再掌朝纲。”“冯太后先是将当初诬死李奕的李诛杀,另对贪赃不法者处以极刑。”“而为官清正廉洁者,冯太后则是表彰和赏赐,还安抚笼络没有明显政治野心的人。”“献文帝的亲信任内三郎的娄提,曾因献文帝被害拔刀自刎未果。”“冯太后没有怪罪于他,反而下诏嘉奖他的节义,使心怀不满的大臣被她的举动所感服。”“冯太后为了清除隐患,以谋叛罪诛杀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冯太后怕自己的过失被人议论,凡是有猜忌嫌疑的人,都被她诛杀,死者数百人。”“冯太后还注意培养扶植一些贤能之士做亲信,而其中的汉族名士,不少又是她的宠幸之臣。”“提出三长制的李冲,为冯太后所幸,进爵陇西公。”“冯太后给他的赏钱,有时一个月之内多至数千万。”苏轼:冯太后是风流有为的千古一后,才能与功绩堪比一代女皇武则天。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年仅十一岁,尚无亲政能力。冯太后年仅二十四岁,事实上担负起决断大事的职责。献文帝逐渐长大后,对这位只有名分没有血缘的嫡母很有意见,在大臣们的怂恿下想摆脱冯太后的控制。冯太后顾全大局,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