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 他们需要你(第三更,求订阅)(2/4)
造的有利条件。”齐宁逸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它有三个关键要素……”来自大员的林小雨坐在教室中间位置,快速记录着教授的话。作为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对人口问题特别感兴趣。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还画了几个箭头和问号。差不多十几年前,大员也曾考虑过控制人口,但是受到人口红利理论的影响,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干预。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大员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就是因为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正是人口红利的最佳体现吗?“第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第二,高储蓄率;第三,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齐宁逸竖起三根手指,在那里解释到:“SEA是战后以来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人口结构优势。““人口红利理论”最早由李毅安在二十五年前,提出这一理论,他指出这一理论是“对经济影响和人口变化的新视角”。随后南洋大学数名经济学家合著了专著《人口红利》(TheDemographicDividend)一书中,但是专著仍然是李毅安的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书中指出,关于人口变化对经济影响的问题一直在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中间引发争论,大部分的争论者因过多地注意了人口规模和增长率,而忽视了年龄结构这一重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支持人口红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人力资本。而作为佐证的,就是SEA的快速发展,也正是从那时候起,SEA官方开始将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必须。在接下的课堂上,齐宁逸深入简出以SEA的人口构成,人口基数以及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向学生们传授着这一理论。“人口红利不会永远存在,但它可以转型。通过教育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我们可以创造新的人口红利——高素质劳动力红利。”齐宁逸的声音充满激情,“看看我们的航天和电子技术,看看我们过去的20年里在科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我们正在,或者说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红利到高素质劳动力红利的转型……”下课铃响起,但很多学生仍沉浸在讨论中。齐宁逸布置了阅读作业和思考题:“下节课我们将探讨人口红利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帮助,请思考:在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消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