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 大洋上的阴云(第三更,求订阅)(1/4)
清晨,当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春天里明媚的阳光笼罩的时候。维也纳的联合国城的一栋银灰色的现代化大厦内,国际原子能机构又一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一机构成立到五七年,其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只有加入这一组织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获得核技术,从而和平利用原子能。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大权力就在于监督与核查,也正因如此,机构《规约》的签约国需要随时将自己“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行动上报。这种行动并不局限于核电站的建设、核原料的开采,同样也包括核燃料生产等,甚至就连同核废料的处理,也需要上报。这天清晨,和往常一样,鲁道夫·施塔德勒来到办公室之后,秘书就将一迭新收到的公函送到他的办公室。在一一拆看着那些公函后,他撕开了一份从长安发来的公函,公函的内容非常简单,经过多次推迟后,SEA原子能委员会同意有关机构的核废料运输船“普罗米修斯号”于5月6日驶离专用港口,前往预定海区投放经过处理核废料。“永远都是这样的例行公事。”鲁道夫·施塔德勒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这只是例行公事的通告。而他呢?所需要的就是将这一通告留存。当然,这一通告是公开的,因为这正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设立的目的——和平利用原子能,既然如此,这些行为自然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引起什么风波。”鲁道夫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是因为现在在西方国家有一些环保组织反对这种将核废料抛弃在大洋海沟的深处。但是那些核废料,不抛弃在大洋深处的话,又抛弃在哪呢?总不能放在自己院子里吧!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英国多次核废料装入储藏罐倾入北大西洋的15个地点;荷兰也将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法国两次向大西洋抛弃核废料;瑞士也多次向北大西洋抛入核废料;至于美国则在大西洋的18处抛投多达56000多个核废料集装箱;而SEA则向太平洋的6个地区抛弃核废料储藏罐。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向大海投入核废料。大海,早就核废料的垃圾桶了,万米深的海沟,本身就是非常安全的。所需要的就是在抛弃之前,将抛弃地点、时间上报国际原子能机构,而机构也会根据机构原则对外界公开。过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