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4章 新航母新时代(第三更,求订阅)(1/4)
就在李毅安心念念着“青春版B2”的时候,准备来个隐形的天空舰队时,在航空工业公司机场上。一架“鹞”式战斗机正被牵引车缓缓拖出,灰色蒙皮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鹞”式战斗机是英国研制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在其研制期间,SEA海军陆战队就深感这一战斗机能满足其前线航空火力支援部队的需要。因此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一批“鹞”Mk50,重新编号为AF-1战斗机,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侦察。虽然其满足了可以两栖攻击舰上起降,且不能用蒸汽弹射器和阻拦钩的优点,但是海军陆战队对其性能并不满意。毕竟,其在航程和有效载荷方面稍显尴尬,按短距起降的外挂配置,“鹞”式战斗机的有效载荷还不到A-4“天鹰”的一半。于是很自然,霍克·西德利和南洋航空工业公司一碰头,琢磨联合开发一种性能更强的“鹞”,先是想着改发动机,于是研制出来新的飞马15,推力增大了,但发动机直径也随着增大了7公分,装不到老“鹞”的身体里去了。去年12月,双方联合完成了新鹞的规划,由飞马15提供动力,用于取代原来的老鹞。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将老鹞的有效载荷和射程增加一倍,所以当时得了个非正式的编号叫AF-1。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直接操刀对进行了改进,包括机翼、进气道、尾喷管等,成为原型机,AF-1“鹞”保留了上一代老鹞的基本布局和推进形式,但改动量仍然非常大。改得最彻底的是机翼,新鹞采用的一体式超临界机翼,增加了相对厚度、翼面积和展弦比,后掠角则有所减小,采用了自动偏转的襟副翼、并在前缘根部增加了大边条,以及可以自动展开的襟副翼,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飞行性能和载荷能力。虽然它的机体加大、且新机翼更大,但由于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总重量反而比老鹞轻了550公斤。而从去年12月至今,AF-1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这会试飞场混凝土地面旁的草坪上还凝着清晨的雨水。试飞员李中洲站在飞机阴影里,地勤组长老赵突然按住他的肩,说道:“李长官,今天要啃硬骨头了。”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今天是垂直起降,鹞式战斗机的事故率是相对较高的,三倍于F2战斗机,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也与飞行员操作失误有很大关系。而其中,垂直起降落又是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