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时代》周刊(6/6)
刻的一阵阵掌声,便是最好的验证。
“看来美国人也不全是那么功利和薄情,只记着眼前而把过去都忘记。”朱琳感叹说。
江弦没有反对,“他们也是会用很多感情去记忆一个人的,但问题是这个人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存在别人的记忆里。”
朱琳听着他的话,微笑点头。
“作家说话就是深刻。”
“.”
江弦笑了笑,看着荧幕上,金凯利一个人享受的淋着雨在雨中轻舞,即便整个人浑身湿透,仍是享受着那股松弛的百老汇舞感。
据说这一段用时7天才拍摄完成,剧组用了数百加仑的水来,维持每天六小时的人工降雨,金凯利在拍摄这段雨中翩翩起舞的镜头时,还高烧将近40度。
这就是老艺术家啊。
搞艺术的态度总会让人肃然起敬。
也难怪人们会怀念他。
听说金凯利去世那天,美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讣告。
讣告没有一个字是总结他的生平或综述他的成就。
电视台只是把金凯利这段在《雨中曲》中一个人边舞边唱的一段完整地放了一遍,然后打出“金凯利今天去世”的字幕。
夫妻俩看完电影,相互依偎着一同漫步回家。
本以为会是浪漫的一程,不过一路上江弦总觉得奇怪,仿佛过路的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朝他看过来。
想着是因为东方人的特殊面孔,江弦也没太当回事。
直到回家以后,当王安忆把一份《时代》杂志拿到他面前,江弦才明白什么情况。
封面上是他在“创想奖”颁奖现场高举三根手指的照片,标题为:
“无耻的规则将被利箭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