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195章 翰林们的新道路(3/4)

第195章 翰林们的新道路(3/4)

者毋得与官”。



    这也是朱家皇帝,对百官,与天下士子的一个许诺。



    然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白,大多数进士自投身科举起,便养成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



    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天之骄子的进士们文词能力尚可,一到为官理政时,就两眼抓瞎,“能以所学措行事者甚寡”。



    有鉴于此,洪武十八年会试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有意在原先考中进士即授官的基础上,改进科举取士之道。



    殿试结束后,明太祖朱元璋即下令:“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



    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



    至于其他上榜进士,朱元璋“使观政于诸司”,并允许他们进入翰林院、承敕监、六科等天子近侍衙门办公,称作“庶吉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翰林院中,也就成为了大明选拔官员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



    翰林院做得工作,基本的就是朝廷的编书工作,诸如纂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等。



    翰林院主官为学士,品级为正五品,其下设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品级均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品级均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品级为正八品且职位世袭……



    典籍二人,品级为从八品,侍书二人,品级为正九品,待诏六人,品级为从九品,修撰品级为从六品,不定数人员,编修品级为正七品,也是不定数,检讨品级为从七品,庶吉士无定员……



    两京翰林们加在一起超过百人,他们起来好像只是写稿、编辑、校对,做一些纸面上的工作。



    但他们手中的资料系统性强,信息价值高,读书读一辈子都不懂得道理,看不明白的行政策略,他们天天都可以看到。



    并且,这些翰林们可以有大把时间仔细看,大把思考的时间。



    杨士奇,李东阳,杨廷和,翟銮, 严嵩,高拱, 张居正等诸多大明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