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选奉官(3/4)
丁征的话后,猛地一愣。
选奉官这个制度相对来说冷门一些,自己的小儿子知道,可见在这里面做了很多功课了解。
这些人可能是通过向皇帝陛下进献财宝、方书等物品,或者有特殊技艺、引起皇帝陛下的注意,从而被列入选奉官的候选名单,有工匠、画师、道士等身份的人被有机会皇帝任命为选奉官。
由于这一过程完全由皇帝个人意志决定,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已经跳出了大明朝原本的政治默契。
皇帝陛下若是想任命选奉官,便会让司礼监通过颁发“传奉圣旨”的方式进行任命,这道圣旨直接传达给相关部门的主官,,告知他们某人被任命为选奉官以及所担任的官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到皇帝的“传奉圣旨”后,相关部门尽管可能对这种任命方式不满,但也只能按照圣旨的要求执行,为选奉官办理任职手续,使其正式成为朝廷官员……到了这个时候,只要这个选奉官能够不断地给皇帝陛下创造惊喜,是很有可能会一直被提拔重用……
但是这个选奉官也有着自己的天然劣势。
选奉官并非正式的、通过常规科举及铨选途径产生的官职。
选奉官的产生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这全是帝王个人意志主导。
才学、品德传统标准,在这里不是标准。
可能是因为皇帝的一时兴起、特殊的政治需要或者某些特殊的机缘巧合而被任命。
一旦成为选奉官,虽然获得了官职,但在官场上的地位往往比较尴尬。
一方面,他们没有经过传统科举及铨选的磨砺,可能会被那些通过正规途径入仕的官员所轻视,选奉官人数较少,一旦产生,身边的同僚都是鄙视你,要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的权力来源主要依赖于皇帝的恩宠,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地位便岌岌可危,他们的仕途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因为政治风向的变化而被边缘化甚至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