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朝鲜东南倭患 6(3/4)
“故此,靖国公练兵助其自保之策,不仅为解当下倭寇之患,更是为应对未来之大变局,必须尽快使朝鲜拥有一支堪战之军,成为我辽东屏障……”
“朝鲜兵备志,共有马步兵十万余众,战船百艘,水师数万,若是让这些军马有一战之力,对我大明朝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然,仅仅练兵助守,似仍显被动。臣斗胆建言,我大明当双管齐下!其一,如静国公所言,速遣精干将领及教习入朝练兵,掌控其军。其二当密切关注倭国动态!我宁波、登莱(山东)水师,当加强巡弋,广布耳目,探听倭国虚实。”
“更重要的是,倭国内部,岂是铁板一块?羽柴秀吉虽势大,必仍有反对者、失意者,我大明可暗中遴选其中一股或数股势力,许以重利,暗中支持其军械、粮草!令其牵制羽柴秀吉,延缓其统一进程,使其后院起火,无暇西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其真能一统,兵锋直指朝鲜,届时,我大明在倭国内部扶持的力量,亦可作为奇兵,或扰其后方,或待其主力尽出、后方空虚之时,助我里应外合,断其归路,甚至……反攻倭国本土……”
李成梁的策略,将戚继光的防守反击,提升到了战略制衡和主动干预的层面,充满了老帅的深谋远虑和地缘博弈的狠辣。
这就是地缘博弈的政治。
朱翊钧听完之后,也是点了点头,称赞一句,戚继光,李成梁,这都是有真本事的人,说出来的头头是道,竟然比自己想的还要全面。
“陛下,诸位大人所议,皆为国谋,高瞻远瞩,然,粮秣辎重,实乃军国命脉。”
张学颜也开口了,他作为户部尚书,内阁阁臣,此时阁老不在,他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主张。
“无论练兵于朝鲜,亦或暗中资助倭国内部势力,甚或他日真有大军渡海远征之需,其耗费之巨,皆需精打细算,未雨绸缪,我大明近年财政虽略有起色,然北虏南倭,河工漕运,九边重镇,处处需银,国库绝非充盈无虞。无偿助藩,倾国以赴,绝非长久之计,亦非持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