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891章 万历十五年 14 金正三(3/4)

第891章 万历十五年 14 金正三(3/4)

…………



    七月的北京城,暑气蒸腾,连紫禁城这九五至尊之地也未能幸免。



    乾清宫中,巨大的冰鉴里堆满了从西山快马运来的冰块,丝丝寒气艰难地抵御着窗外骄阳炙烤下涌入的滚滚热浪。



    朱翊钧坐在御案前,他手中把玩着一枚刚刚由西苑工坊与工部共同打造的新铸银币。



    这枚钱币,便是朝廷为彰显“圣天子垂拱而治,恩泽万方”而特意铸造,用以在中秋节前赏赐给全国六十五岁以上耆老的“敬老恩赏”。



    钱币入手微沉,比寻常银两压手。



    朱翊钧两指捻着,举到眼前细看。



    钱币正面是清晰的“万历通宝”四个楷书大字,边缘饰以云纹,背面则是象征福寿的双蝠拱月图案,工艺颇为精细,显然是动用了内府精工。



    然而,那色泽却并非纯银的雪亮,而是一种略显灰白、带着点生硬金属光泽的质地……



    “恩赏银币”的含银量可是远远比不上后世的袁大头,不管是大小,还是占银含量。



    为了压分量、保形制,工部,西苑工匠作司可谓煞费苦心。



    主体用的是大量廉价的白铜,又掺入了相当比例的锌,用以增加延展性和降低成本,最后才是银含量……



    朱翊钧将这些银币赏赐给老人们,可不是让其供奉起来的,而是让他们花的。



    现在大明朝的货币政策,还是太过混乱。



    纸钞这玩意,老百姓是不认得。



    只能用这样比铜钱精美,含有白银的银币,来慢慢的统一市场上的流通。



    实际上,这一枚银币的定价,也就是两百文铜钱的价值……



    虽然此时的大明朝不缺少白银,可需要依然庞大,导致银币对比铜钱的比例上升。



    洪武永乐两朝,一千文能兑换一两白银。



    可到了嘉靖年间,三千文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而此时,随着大规模白银流入,渐渐有所下滑,但依然达不到开国之初的兑换比例,现在是一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