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为万世开太平!(5/6)
阻挠,便该当如此辩会之论为典范,以正视听!”
皇后也默默点头。
若是隆祐帝毕生心血未能呈现,选择二皇子为储君,接替变革大权,也是一门好的选择。
只是这二皇子生性好勇斗狠,崇武轻文,难免有好大喜功之嫌。
再扭头,皇后又问三皇子刘昀,“昀儿,你又怎么看?”
“回禀母后。”三皇子年纪最小,也最为瘦弱,平日里沉默寡言,并不多爱说话。
“定国公胜在‘分势’,以‘大利大义’分化北方寒门与江南世家,再以‘道器相生’瓦解道统桎梏。”
“此非一辩之胜,实乃时势所趋,父皇辍朝数月却允此辩会,恐早知新学势在必行。江南学阀垄断经义久矣,岳凌是代天下寒士执刃破局。”
此言一出,皇后便以为很有学问了。
胜势总结的很到位,人心总结的也很到位,最后还将功劳落在陛下身上些,为岳凌遮掩些锋芒,倒像是他露出了稍许人情世故的圆滑。
皇后很是满意,但也不轻易作赏,她不希望宣武门的旧事,要在她的孩子之间上演,所以不会厚此薄彼,极力避免着这一切。
“都不错,下去歇息吧。改日让定国公进宫来,教授你三人读书。”
“遵命,儿臣告退。”
……
当文华殿中的消息传出皇城外,由于城外的人更多,岳凌慷慨激昂的演讲词收获的效果也就更好。
学子纷纷将之前批驳岳凌的旗帜纷纷撕碎,扔在地上踩烂。
更有不少人也恍然大悟,他们似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了。
明明岳凌从未对外声称过他的变革之法,也并未声称过他的主张,万千学子便聚集起来反对,实在有背多年来修习的君子之道。
当众人找不到如何洗脱罪孽时,又见清风书院的学子们,在人群中来回穿插,重新分发着条幅。
上面写的全是此次“经筵大辩”岳凌的辩词。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不可分!”
“增新学,筑新路……”
学子们也都心领神会,再次重拾旧业,在皇城外举起旗帜声援起来,拥护变革,拥抱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