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苏国的伤心往事(3/4)
上功绩,天子一定会罩着自己。但没想到,到了周桓王时期,郑国在郑庄公领导下,已经崛起成为春秋最初的霸主。
为求得与郑国交好,同时为借郑国之手打压苏国,天子周桓王借与郑国发生的田地之争,与郑国达成协议,居然把苏国原本十二个城邑划给郑国,换取了郑国的邬、刘、芜、邗四邑的,土地。
这严重影响到苏国的国家利益,从此,苏国对王室非常生气。史料记载,苏国与王室不和。
小小的苏国,不但与强大的郑国不和,与周王室也不和,在中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为了生存,苏国不得不加强与夷狄部落的联系,希望借用夷狄的武装力量来对抗郑国。
但是这种联系又不彻底,毕竟苏国历史上曾经是大周王朝的重要倚重力量,所以夷狄部落对苏国也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后来,苏国也算是引狼入室,最后于公元前650年居然被夷狄所灭。
郑国向王室交了四个城邑,然后去接收苏国的十二个城邑。
没想到,苏国不肯归并于郑国。苏国人民有着强烈的故土情结,苏地十二邑的百姓并不待见郑国,所以一直不肯交割。
这下郑国吃了大亏了,无奈之下便只好武力接收。
但苏地百姓并非善类,凭当时强大的郑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强硬的军事手段,最终勉强接了其中两邑。
到后来郑庄公去世,郑国开始衰落,再也无力拉收苏地剩余的十邑了。
这十邑仍旧牢牢控制在苏地人民手里,连周王室也无法控制。
如果当时郑国能够完全得到苏国十二邑,一方面意味着苏国在周王室的操作下亡了国,另一方面郑国将由此而更加强大,而不仅仅是春秋初期小霸了一把。
但郑国是注定得不到这些土地的,毕竟总是扛着大刀长戟在京畿内打打杀杀是不现实的。
正因为如此,苏国公室反而得到了原住民的尊重与拥护,所以苏地人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