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103章 郭偃的国政改革(3)(2/3)

第103章 郭偃的国政改革(3)(2/3)

有了依据后,执法必严。



    郭偃告诫晋文公,要注意夫人、嫔妃、世子、宠臣等“身边人”,他认为这些国君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如同“桑雍”。



    什么是桑雍?即桑树上长的瘤子。



    国君如果能力低下,那这些人将会危害国家,甚至害死国君。



    也就是说,国君治理国家的基础是法度,在法度面前,这些“身边人”也是平等的,不能让他们仗着国君的关系而破坏法度。



    别看这些思想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但在当时那是非常重大的创新。



    所以郭偃的思想以及提出的改革措施被晋文公立即采纳后,不但快速促进晋国社会的蓬勃发展,更为将来三晋法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应该说,郭偃是当时晋国一位改革家、政治家、预言家,也是一位法家的先驱,其思想甚至影响到了后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商鞅以及韩非。



    郭偃的改革措施可以说是迅速改变了晋国,后世伟大的法家代表韩非说“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



    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齐桓公没有管仲通过改革让齐国发生变化,晋文公时没有通过郭偃改革让晋国发生变化,那齐国和晋国是不可能称霸中原的。



    但要把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必须配套强有力的执法手段。



    这个执法必严的思想,使晋国的军政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到后来晋文公对违反军纪的人实施严厉处置,便是执法必严的思想。



    在郭偃的影响下,晋文公全面实行了用人尚贤、依法治国、执法必严。



    我们在后面会讲到,他破格提拔了一些后来影响整个春秋江湖的牛人,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往往拍板决定采纳由个别人提出的建议并取得成功。



    在执法上,对违反法度的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信也绝不偏袒。



    这使得晋国迅速实现国家意志的统一和自己强有力的领导,这些都是晋文公能够称霸中原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史料记载,“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