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战俘荀罃终回国(3/4)
谅解,互换俘虏而已。
所以外臣并没有欠大王您的恩情,不存在感激之说。”
楚共王一怔,其实楚共王虽然年轻,论才智当时肯定不如荀罃,但他还是希望这位将来必放异彩的晋国大夫,能够记得楚国对他的好,从而实现他想象中的晋楚世代和好。
楚共王继续问荀罃道:“那,荀先生的意思就是不想报答楚国了?”
荀罃略一思索,答道:“大王,外臣能够回到祖国,对外臣来讲是喜事。但回到晋国后,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实在不好妄言。
也许外臣的主公会赐外臣以死罪,那外臣也只能是无怨无悔。
如果主公宽恕了外臣,但外臣的父亲仍要惩罚我,将外臣在宗祠里处死以向列祖列宗谢罪,外臣也将无怨无悔。
无论是怎么样的死,外臣都认为这是不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如果外臣得以苟活,而且主公也仍旧信任外臣,家父也仍旧让外臣继承家业,那外臣一定尽心履行好臣与子的职责。
就算需要外臣领兵戍边,外臣也将勤勉尽职。
如果有一天,让外臣在战场上遇见了大王您的军队,那外臣也不敢因为心存对楚国的感激,而放弃自己的职守!
外臣也必将为了国家社稷尽忠效力,哪怕因此而战死沙场!”
楚共王听后不由感慨万分,他转过头对左右道:“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位晋国贤大夫,你们听听,他说得多好啊。
个人的私情放在国家利益上,那是不值得一提的。晋国有此良臣,我们楚国更要重视了啊。”
是的,这位晋国大夫荀罃,确实是一位值得全世界所有诸侯国重视的一个人,单单是这番他对答楚共王的话,每个字都闪耀着他的智慧。
他很小时便知道晋国先君文公重耳的故事,当然也知道重耳曾经在楚国呆过一段时间。
关于这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在楚国的事,已然被晋国人流传了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