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野史版赵氏孤儿(下)(3/4)
是不忠。
苟全生命于世,只为了照料小主人。每每念及好兄弟公孙杵臼,父子皆为小主人而死。小人每天都要祈求上苍,早日让小主人报得大仇,小人好去黄泉陪伴兄弟。
如今诸愿已了,小人若不践诺,则是不义啊。”
说罢,拔剑自刎!
历经磨难的赵武后来担任了晋国中军将,成为一代名相!从此,赵氏家族再次兴起,到后来更是三家分晋,赵氏占一。
赵武定下族规,赵氏宗庙从此供奉程婴、公孙杵臼。
这个故事可谓是世人皆知,可谓是感天动地!古人的忠和义,真的要令后世人好好学习。
当然,结合各种史料,这只是一个故事,是被艺术加工过了的历史事件。赵氏家族灭门是真实的,但真实的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连史记这样的权威史料记录言之凿凿,但破绽实在太多了。
第一,史记赵世家关于这个故事的记录居然是公元前597年,这个时间肯定不对。
赵朔在公元前592年升任中军佐,晋国卿级班子第二把手。公元前589年晋六卿班子名单上不见赵朔,是因为赵朔是在公元前590年去世的。
第二,赵氏家族被灭门,说穿了是赵氏家族的大宗被灭,而非整个家族全灭。还原历史真相,这是赵盾、赵朔一脉这支小宗,因不堪赵同、赵括这脉的大宗欺凌而采取的一场反抗斗争。
由于小宗有着晋国公室的全力支持,再加上晋国公室晋景公也确实对赵氏家族大宗不满,结果是小宗战胜了大宗,并最终取代之。
自始至终,赵氏家族根本没被灭门,甚至连赵氏家族别宗邯郸氏都没有受到牵连。
第三,屠岸贾以及屠岸家族确实是存在的。但当时晋国共有十二卿这样一个庞大的执政团队,中军将栾书尚且年轻有为,屠岸贾最多也只是一个普通大夫。
要灭赵氏这样的大家族,晋景公不可能将这么巨大的一个任务交给屠岸贾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