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262章 新君即位三把火(3)(2/3)

第262章 新君即位三把火(3)(2/3)



    这次晋悼公任命张老为中军候奄。张老,字孟,名老,晋悼公认为他“智慧而不欺诈”,故得到重用。



    史料还记录了后来晋悼公有意进一步提拔张老,但张老却推荐了魏绛,说:“臣的才能不如魏绛,魏绛的智慧和德行都超过了臣。”



    据说,晋悼公五次任命他,他都辞谢并推荐他人,后来只做了个中军司马。



    赵武后来担任了中军将,给自己修了个别墅,张老便责备他是忘了本。



    赵武虚心接受了批评,从此更加虚心谨慎,礼贤下士,重视礼仪,使自己担任中军将期间,晋国霸业再续辉煌。



    很显然,晋悼公提出“选用贤良,重视大夫嫡子,提拔旧臣子孙,补赏前朝功臣,录用积德之人,起用被废贤才”的干部人事工作政策,在这次干部人事调整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一批贤良人士被提拔重用,就在这样的提拔重用中,晋悼公迅速收拢了人心,把这些晋国牛人归集于自己麾下,成为自己这位新晋侯的坚实力量。



    栾书就郁闷了。



    他看来看去,觉得自己的栾氏家族在这次干掉晋厉公、扶持晋悼公的大事中出力最多,但得到利益最少。



    单单这次干部人事变动,栾氏除了自己仍旧是中军将外,其余不过是栾书自己的儿子栾黡当了个公族大夫,另外一个儿子栾纠担任了国君的车御,统领全国校正。



    校正,就是掌管战马及戎车车御的官职。需要说明的是,国君的车右、车御都是固定的,但其他将领的戎车车右及车御都是战前由军尉另行安排的。



    那日常就需要储备一批有资格担任车右、车御的人,其中车御则由校正来负责统一管理,即栾纠是全国车御总管。



    虽然说两个儿子都得到了重用,但相比荀氏家族来讲,那实在是太吃亏了。



    在栾书看来,甚至魏氏本不足为虑的,但现在一下子进了两个卿,还有一个公族大夫。



    看来,自己主导的弑杀先君厉公一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原谅。



    栾书想起了赵盾,赵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