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张居正的六子(2/4)
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好不容易才考中秀才之名的。】
【在大明王朝,凡是未取得秀才资格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被称作童生。】
【而童生,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等层层考核才能成为秀才。】
【考得秀才之名后,即使遇到县官,已经不需要向县官行礼了,因为这已经是阶级上的提升了。】
【在秀才之上,便是举人,成为举人之后,就有了入朝做官的资格,而举人的官职,往往是地方官职居多。】
【举人再往上,便是贡士,贡士才有资格参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资格。】
【贡士再往前,就是进士,在殿试上考中之后统称为进士,亦称天子门生。】
【而在进士之中,又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一甲第一为状元,第二为榜眼,第三为探花。】
【二甲与三甲的名额没有固定,但名次越往前,所获得的待遇自然也就不同,凡是考中进士后,往往能在步入仕途后,获得相当不错的官职。】
【即便是参加了殿试,并没有考中进士的贡士,所获得的官职,也会比举人要好。】
始皇帝嬴政:“来人,给朕把这后世的科举规则,给详细的记录下来。”
汉武帝刘彻:“这就是后世的科举制度吗?等了几期的天道盘点,终于是能清楚其规则了,在这制度下,这比广发招贤令可严苛多了。”
武侯诸葛亮:“层层筛选,层层选拔,这个科举制度,是相当不错。能想出这科举制度的后世人,也是拥有大才之人。”
【张敬修在考取进士之后,并没有就职任官而是留在张府中照顾张居正的日常的生活起居。】
【并且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也是由长子张敬修护送灵棺归乡安葬的。】
【三次张懋修考中状元后,便担任翰林院修撰(六品)之职。次子张嗣修,已是翰林院编修(七品)。】
【随着在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御史丁此吕的上疏弹劾,三子张懋修与次子张嗣修此前所拥有的一切荣耀,官职等都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