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肖冰的尸检结果(日万15天)(4/14)
点头,确实,毕竟公安类院校毕业以后都是要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的,出国也没这必要,何况搞不好还会被境外势力策反成间谍。
周奕记得上一世后来就看过一个新闻,就是讲一个学者出国求学,后来被外部势力策反成了间谍,回国后为敌对势力提供情报,最后导致我国不少机密研究资料外泄。
“一般大学,应该是国际交流更多。”陈严说。
“国际交流?”
“对,也叫交换生。就是跟国外的大学定向换人,这种是最常见的,一般就是半年到一年,最长也不会超过两年。而且交换生虽然可以免学费,但签证护照、往返机票、住宿和生活费还是要自理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了的。”
陈严继续补充道:“如果是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公派留学项目,则是会有定期补助的,差不多能覆盖基本的住宿交通和生活成本。不过外国物价太高,还是会有不小的负担。”
这种问题还得是陈严这样的高材生才清楚。
周奕问:“那公派留学一般是谁来管理?”
“最终审核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到学校层面的话,一般归口会在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然后各个学院的院长有权力申报自己学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名额。”
“院长?”周奕立刻想到了陈耕耘,“院长有权力跨学院申报吗?”
“应该不能吧。”
“严哥,把刘保国的资料给我。”
陈严闻言,把已经从档案袋里拿出来的资料递了过去。
目前只有户籍资料和履历资料,还没有调查记录,因为梁卫那边才刚刚开始。
户籍资料很简单,履历资料就很复杂了,厚厚一摞,周奕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学术方面的成果、主持或参与了什么什么项目,在某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什么主题的论文之类的。
感觉意义不大,或许这些在学校眼里是机密,但在专案组这里可能并不重要。
周奕想看的,主要这两人的职业履历,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刘保国的分管范围,怪不得学校会让他来对接专案组。
很快,周奕在资料里发现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叫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