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来,你们说说(2/3)
大家给出一个方案,就是让赵学录讲授一节最简单的《论语》课,随便讲讲应付一下。反正这位赵学录在府学就是走个过程。老秀才们要是不满意,就由马学正出面请他们吃顿饭,打个招呼。实在不行就月底以什么名目给他们多发点月例。也只能这么办了,授课通知是由童训导亲自传达给赵安的。“这课下官一定要讲?”赵安头皮都要炸了。“要讲的,要讲的。”童训导说这是府学的规矩,赵学录哪怕再没底也要硬着头皮给学生讲一课,这样对上对下都有个交待。无奈之下,赵安只好硬着头皮前往丙班。到了班里一看好家伙,四十多个学生认真在桌子后坐着,十几个四五十岁的老秀才则在教室后面一人一只小板凳坐着。府学的主要学官也来了一大半,看赵安的表情各有不同,但大多是看热闹的。就是想看看赵安这个知府大人走后门塞进来的童生等会要出多大的丑。江教授没来,但却指示马学正关键时候要出来打圆场,确保赵学录不要暴走去告状。整个教室布局跟赵安前世的学校差不了多少,不过没有黑板,更没有粉笔。只讲桌上放了文房四宝和戒尺之类的教具。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论语》赵安听过,看过,就是不懂,所以压根不会讲。但又不能承认自己实际是个“文盲”,只能僵硬的站在讲台后故作轻松的环顾一众都是秀才功名的学生。可能分班也参考年龄因素,丙班的秀才学生大多不到二十岁,甚至有几个看着才十三四岁的样子。因此看到年龄和他们差不多的新学官来授课,这帮秀才同学也颇是好奇。只迟迟不见新学官开口,直到坐在后面的学正大人轻咳一声:“赵学录,你可以讲了。”“噢,好。”事已至此,赵安还能真出洋相不成,放平心态讲了:“各位同学,今天是赵某担任学录的第一天,应府学教授大人要求由我为同学们讲授一课。”话音刚落,就见学生们集体起来朝他鞠了一躬,齐声道:“先生好!”这声“先生好”听的赵安有点模糊,转念一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就是一代代传承下来,起立叫老师好有什么稀奇的。“坐下,”赵安有了点感觉,竟是离开讲台走到最前面一排笑着说道:“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为何在这里读书?”学生们有几人大胆发言,说为了举业的有,为了出人头地的有,为了不负父母厚望的有,当然也有小聪明说是为了报效朝廷。赵安一边听一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