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赵大人多费心(3/5)
军、都统、督、抚、司、道,来金陵必游随园,若逢乡试之年,应试士子总有一、二万人,而送考者、贸易者,又有数万人,合而计之,乡试之年游随园者十万人左右。无乡试之年也有五六万之多。”说话间,福昌笑着端起茶碗,“袁家后人倒也精明,凡游园者必收取铜钱,多则数十文,少则十文,又于园中设宴所供官员富商请宾宴客,一年下来凭这园子坐收数万两,如此,赵大人觉得袁家要是卖随园,需多少银子能得?”赵安认真盘算了下,不太确定道:“要是袁家每年坐收数万两,要想买下这随园恐怕得一二百万两?”这个数字是按袁家三十年收入算的。也是后世通行的买断式算法,即每年收入乘二十年,或三十年。“差不多这个数。”福昌让幕僚调研的市场行情价跟赵安的估价差距不大。赵安忽的咂舌:“这随园如此值钱,那袁枚怎么只以三百两就购得了!”“不奇怪。”福昌给出的解释是随园先后两任主人出事,所以在官员富商眼里这园子很不吉利,这就导致当年曹家花八十多万两修的且接待过圣祖爷的园子无人敢接手,自然价值陡降。但再降肯定也不是三百两就能买到的,光地皮就得几万两了。也没其它特殊原因,就是袁枚用三百两购得这园子时,其担任的正是江宁知县。言外之意这桩交易原本就是暗箱操作的结果。显然,是袁枚这个知县利用职务之便侵吞了属于朝廷资产的随园。“袁枚只是区区知县,如此蛇吞象安能不为人揭发,其又死去多年,其子孙坐拥此园年入数万两白银,又何以无人揭发?”赵安不是不知道县令一级侵吞朝廷资产有多狠,就是不解这袁枚人早就死了,怎么这桩明目张胆侵吞朝廷优良资产的事没爆出来的。福昌脸色有点古怪,继而问了赵安一句:“听说赵大人同京里的和中堂关系很近?”“这”赵安也不知怎么说,只道和珅是他赵有禄命中的贵人,点到为止。福昌当然不会刨根问底,于那轻笑一声:“若说和中堂是赵大人的贵人,那这袁枚就是和中堂的贵人。”“噢?”赵安一脸恭听下文状。“.当年和中堂在咸安宫学读书,其师吴省兰便与袁枚交好,多次在袁枚面前夸赞和中堂才华出众,袁枚便往宫学观之,结果和中堂对答如流,深得袁枚喜欢,当众盛赞和中堂日后必成大器,又为和中堂题诗一首,令得和中堂名噪京师。”福昌说的这件事不是什么隐秘事,京里人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