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大唐协律郎> 0191 更换考官(2/5)

0191 更换考官(2/5)

幽冷怨恨。

    张岱也懒得特意搭理这货,只在私下里吩咐仆僮们注意一下他的言行,这会儿便在众人的恭维声中、带上安孝臣等几名随从出了门。

    洛阳的国子监位于张岱去年前往干谒拜访的玉真公主安国观同坊的正平坊中,但是举子们却要先行赶往尚书都省去汇合。因为除了这些应试的举子们,还有在朝清资官五品以上与诸州朝集使一同参加此礼。

    张岱出门虽早,但一路上赶到尚书都省的时候,日头也已经升起老高,大部分的明经、进士考生都已经集结完毕,正分成不同的队伍站立在都堂外的广场上。

    “张六郎来了!”

    张岱来到这里的时候,很快便有考生认出了他,并大声呼喊起来。

    他这里便也一边摆手回应众人的呼喊,一边往自己所属的队伍中去。

    他虽是河南府人士,但却是京兆府取解,京兆府作为天下首府,在进士队伍中也是排名最靠前的,足有五六十人之多,也是诸州乡贡数量最多的。

    至于河南府,则只有三十几人。同州、华州各有十几人,太原府则只有七人,自此往下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二人。但是由于唐代州府众多,这些诸州乡贡累加起来,数量仍有数百人之多。

    除了这些乡贡之外,在场应试的进士们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国学生徒。这里的国学生徒,主要是讲的国子监生,分为东西两监,各自都有几十人。

    初唐时期重国学而轻乡贡,以至于进士不由两监出则以为耻。能够入读国子监的通常都是高官子弟,而国子监的课业安排无疑又要比民间教育更庄重严谨的多。

    初唐时期社会刚刚安定,寒族庶人地主们自然获取不到如此高端的教育资源,故而每年取士皆以国学生为主,乡贡得中的寥寥无几。

    但是开元年间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教育资源也开始下沉普及,乡贡及第的比例就在快速提升。更有高官子弟如张岱之流,作为新出衣冠户本就家学深厚、学有所专,故而放弃国学而以乡贡求出身。

    社会的发展是一方面,风气观念的改变则滞后于这种发展。所以在场众进士当中,乡贡数量虽然远多于生徒数倍,可生徒们却占据了最当中的位置,看着气焰就远比乡贡们嚣张得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