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都市言情>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06章 那是谁谈的?(2/10)

第206章 那是谁谈的?(2/10)

”……

    意思就是,刘处长手上这一把,仿的是五代时期的耀州倒流壶?

    霎时间,第一排十位领导,有一半以上齐齐的往前一倾。眼睛瞪的滴溜溜圆,盯着刘处长手中的壶。

    不是领导们不矜持,打个比方:有人在数学家面前解开了哥德巴赫猜想。

    不太恰当,也有些夸张,但意思绝对就是这个意思。

    当即,工业局的领导就站了起来:“老刘……刘处长,你拿过来,我们也看一看……”

    刘处长看了一下林思成,把壶抱了下去。

    刚接到手里,局长的手往下一沉:这里面,有水?

    他晃了一下,里面哗哗哗的响,又下意识的举高:壶底上有个梅花型的孔,用手一摸,周围还有洇湿的痕迹。

    这说明什么?

    说明壶里的水,就是从底上装进去的。

    再一晃,底上那个孔没见有水,壶嘴里竟然晃出了几滴?

    仿佛不敢置信,局长翻来覆去的看,又是敲,又是摇,然后捂住壶嘴:正放,倒放,平放……但不管他怎么放,底上的孔都不见有半滴水流出来。

    随后,几位领导一动不动,直勾勾的盯着林思成。

    可以这么说:如果天青釉和茶叶末代表耀州青瓷的施釉技术和烧制水平,那倒流壶则代表五代至北宋时期,耀州窑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和应用水平。

    而且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前者只代表一地,后者则代表全国,乃至领先世界好几个世纪:直到明代初,欧洲才出现水面等高原理的连通器,而且还是金属的。

    这是什么概念?

    但没出意外,技术失传了不说,连实物都绝了迹。直到八几年,才在彬州发现了一樽。

    然后照瓢画葫芦,铜川轻工所、陶工所,瓷研所相继研究了二十多年。

    其它的都好解决,唯有两点,也就是刘处长问的那两点,困扰了几家单位数十个研究员几十年。

    原理其实很简单,液面等高。但知道是一回事,实现却又是一回事:毕竟不是金属和塑料,就怎么掰就怎么掰,想怎么焊就怎么焊,

    这是瓷,必须分段烧制才能成形。自然而然,就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