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那是谁谈的?(3/10)
导致壶体与导管产生膨胀系数差异,要么一烧导管就炸,要么壶体开裂。
其次,底部注水的梅花孔与导管接口需在高温下无缝结合,但不管他们怎么烧,最后都会漏水。
主要原因还在于样品太少,举世就那一把,省傅还能给你敲碎了让你研究咋滴?
甚至于就没什么文献可以借鉴,就只能一遍一遍的试,一遍一遍的烧。但光试根本没用,该炸的照样炸,该漏的照样漏。
不夸张,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铜川负责工业的领导,以及工业局、瓷研所,快把省里几家单位的门槛踩烂了。
可惜,然并卵。
但突然间,林思成就仿出来了一樽?
要是在私底下,铜川知道后,估计能高兴得嘴笑歪。但问题是,现在是公开培训?
会议室里少说也有五六十号人,前边的两个角落里,那么大两台摄像机……
林主任啊林主任,你何止是断人家财路,你这是掘了人家的根?
几位领导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教授和研究员愕然无言,都不知道这笔记该不该记。
唯有林思成和院领导,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瓷器修复中心,保护中心,你不让我研究技术,那我研究什么?
林思成慢条斯理,抱起了壶回到了讲台上。点了一下鼠标,屏幕上出现最开始塑胎时的画面。
这是要开讲?
教授和研究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听。
摄影师把着机器,不知道该不该录。
叶兴安坐在最后面,先是一叹,又是一赞。
所谓传道授业,哪怕今天讲的只是皮毛,但林思成能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能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培训,就得夸一声大公无私。
正暗暗感慨,林思成刚放下鼠标,“唰”的一下,会议室的门被人推开。
乌央乌央,进来了好大一群:王泽玉、田承明、宋敬贤,孟树峰……
动静不大,还刻意放轻了脚步。但台上的林思成突地一顿,静静的看向会议室的后面,其余的人也下意识的扭过头。
不是……怎么就这么巧?
不对,看林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