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直播(2/3)
一个非常小巧的压气罐,最多可以支持15粒铅丸发射。这个思路用在气步枪上也是一样的。张诚找研究院一起改造这款气动步枪,解决了自动连续装弹和安装压缩气罐的难题。新的、二代的气步枪已经是一款自动武器了。这个气罐的尺寸大了些,大概有八寸长短,鸡卵粗细。一个气罐可以支持持续发射50粒弹丸。
气罐充气是一件麻烦事,使用一种便携式打气筒,要连续打压1500次才能充满气罐。研究院开发了一个气罐充气的生产线,用机械进行充气,效率大为提升。但是生产线挺大,无法带到前线去。只能出征之前统一充气,战场上下发气罐。
麻烦虽然麻烦,火力更猛烈些。
蒙恬式火箭筒,设计思想是清晰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已经做到了能做的一切,火箭筒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最多发射30次就要废弃掉,不然可能会炸膛。火箭弹的设计有了比较大的改进,研究院在弹头设计了一种化学引信,弹头撞击到物体,引信破碎,弹头中装填的火药会爆炸,杀伤力明显更大一些。这种火箭弹也可以装在飞行器上,直接用手向下投掷,落地开花,比火药包的杀伤力也是提升许多。
兵器方面的改善就这两块,时间紧、想法也不多,在可靠的技术路线上做了微小的迭代,换来的是战斗效率大幅度提升。
至于能不能解决问题?
张诚不知道。
制定作战计划、执行作战任务的是两位将军,张诚要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最充分的支持。
至于在文化上的工作,张诚可就有很多话可以说。
这一天黄昏,张诚带着一叠厚厚的稿纸,来到张村电台的演播室。
电台演播室是一个很小的屋子,一面墙是玻璃的,导播在外面观察播音员的工作状态,进行技术支持和服务。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两个麦克风,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扶苏已经坐在一把椅子上,等待张诚进来。
张诚看到墙上的挂钟,时间走到下午七点。拿起身边一个简易的喇叭,用力吹了一响,然后对着麦克风说:“张村人民广播电台,刚才的声音是电台报时时间,现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