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巩邑(1/3)

    巩侯,是沿袭了先秦巩国的称号,但是扶苏给画出来的封邑区域却不止是巩国故地,而是包含了洛阳和周边大部分平原地区。巩国故地丘陵山脉为主,适合固守,却并不利于工业和农业发展。



    洛阳是古代王都所在,不适合以洛阳的名义封侯。河南郡也曾经人口稠密,但是楚汉战乱,让河南郡人口损失大半、田地多被废弃。扶苏索性把这些废弃的田地也都划到了巩侯的封邑中,只不过一部分被标记为王田,交由巩侯管理,算是巩侯向朝廷佃种的农田。



    扶苏的算盘子都打飞了。



    一万户的实封。但是划到封邑里的农户也只有七八千户。没办法,人口损失太大了。



    不过张诚不在乎这些封邑人口的多寡,所谓万户侯,是说封邑户口最多万户,少了没关系,多了就要小心有人告你黑状。



    当然一般封侯的人,会想方设法让领地的居民不要分户,哪怕一家已经十几口、祖孙四代住一个院落,也要强算成一户,这样让自己领地上的领民众多,财产也积累更多。



    张诚就没看上这种土地主的发财套路,靠增加佃农数量能发几个财?土地就那么多,亩产就那么点,多增加人口能多点啥?



    如果划分成分,张诚其实算是资本家,还是大资本家那种,从泥叫儿开始,就靠吃剩余价值过日子,虽然,参加这些工作的女工童工也都得到了收入,但是大头还是在张诚母子身上。剩余价值是个好东西。



    农人的价值非常有限,尤其是北方农人,大田里的农活其实有限,如果不除虫灌溉,一户农民一年用在劳作上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



    但是在工厂,哪怕张村已经普遍实施了五天工作制和八小时工作制,一个工人一年仍然要工作超过260天,2000余个小时。就算工人们有相当体面的工资,张诚仍然能从每个工人身上赚到几十倍于农民的利润。



    张诚算是相当宽厚的东家,对工作时长做了严格的限制,工人工资给的也相当厚道,但是仍然赚的盆满钵满,如果稍微冷酷一点,是不是会赚的更多,张诚却也没往那个方向努力,张诚有个说法:“我的工人要有时间消费我的产品,要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