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揣测(2/5)
年才有三个人能通过。是真正对那种儒学大家才设置的。谢玉憋了六年,在皇帝的提点下,才拿到代表红翰林的名头,散馆庶吉士。谢玉对自己的智商和读书能力还是有信心的,这信心中有一种叫自知之明,所以他不会考制科的。谢玉原五品礼部郎中升迁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这官职品级虽然不高,但确实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这倒是大大助力了,谢玉的挑李满天下计划。而且按官场潜规则,相当于未来半只脚迈入了内阁了。不过,虽然谢玉官升从四品,但林黛玉的诰封品级还是五品宜人,并未升品。果然,所谓封妻荫子多还是和武勋军功有关系,想来在皇帝的印象中,升自己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已经耗掉了谢玉身上的全部军功。而且多是看在卫若兰面子上,这么想来,谢玉要准备在这国子监祭酒任上多待几年了。到也可以更好实行自己“桃李满天下”计划。看到谢玉升职到国子监祭酒,卫若兰也提谢玉开心。只在这时,吏的左侍郎和礼部的左侍郎同时到了,因是皇帝所请小太监不敢怠慢。特意过来通报,皇帝虽不喜有人打断和自己宠臣爱姜说话,但这是之前商量好的公事。按规矩卫若兰和谢玉该回避的,只是皇帝宠信卫若兰,为了显示皇帝对卫若兰的恩信。就让卫若兰留下了,至于谢玉完全是看在卫若兰的面子上,附带留下的。让这两侍郎进来,两人跪倒叩拜。原来皇帝招他们是商谈恢复今年两榜科举的事。原上一届是因老太妃薨逝延后一年,按之前惯例,之后都是顺延一年。但皇帝看到太上皇快不行了,自然想多培养一下“自己”人,于是想要下旨恢复之前的科举时间。这也算是施恩于天下学子,虽然有些赶,但对于文教来说自然是好事,对于只要是读书人没有不喜欢的。两个侍郎自然是欢喜的,按规矩他们一定会成为副主考,又能收获一批门生了。至于谁将是主考官,还有要考的什么。从刚才给自己升职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还特意说让自己秋季再赴任。还有皇帝让这两个侍郎听卫若兰,讲他这次办火耗归公的差事时,谢玉好像明白了什么。找了个理由,甩脱卫若兰后。知道皇帝的调任国子监的旨意肯定要晚些时间才会下的,谢玉若不说,只要没有正式旨意,人家也不信。心中已经有个些谋划的谢玉,这时最好闭口不言,低调做事,于是就先回了翰林院。先找到一本皇帝同款论语,按雮尘珠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