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其他类型> 简行诸天> 第1358章 剧中世界(3/5)

第1358章 剧中世界(3/5)

玉深为赞同。交流中,韩琦见谢玉多用耕种治术举例,可想在做知寨这三年,理论和实践结合是这人才。有推荐谢玉参加制科的意思,和韩琦交流儒学,谢玉目的就是这个。后世苏轼诺大的名头,除了善诗词外,就是中读书人中的读书人,才能考上的制科。而参加制科首先的条件,就是要有重臣推荐。谢玉知道这次自闹的风波肯定很大,在以自己的年岁,干脆进崇文馆读书,准备制科考试,躲避风波。见韩琦主动说出制科的事。谢玉也连忙就坡下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些话,自然是坦诚些好。韩琦沉寂一下,问:「谢玉,你可想好,如此,你那可封侯的军功就没有了。」谢玉:「韩帅,爵位我家有,我是文臣,进士科出身的儒家文臣!」「今借用前朝曹松一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虽是他国百姓,但今下也多后悔,那日之策,万千不想多提,望韩帅见谅!」韩琦赞叹道:「难得你能有如此心思和感悟,回京后我带你见范大人可为好!」谢玉行礼:「多谢韩帅,感激不尽!」韩琦点头满意,朝中以文制武,许多文人都读过几本兵书的,韩琦自然如此!但在边关几年,韩琦自然明白,读通兵书和真的领兵打仗之间的区别。领兵打仗真是要看天赋的,以谢玉的年岁,虽不言,但其领兵天赋已经可知,又多以文臣自居,屁股上没问题。他们也确实需要这种人才,一个制科名额,推荐就推荐,谢玉能真的通过制科考试,那就是「真文臣」了。入京兆府,永兴军路时,有邸报传来!北辽大军西进入夏,夏遣使求和,自夏主李元昊自削封号,在送上降表,刺杀和悬赏谢玉人头的事,顿时销声匿迹了。三国对立,夏弱小,宋庭需要夏牵制北辽,自然不会坐视夏亡。只能「不计前嫌」了,不但接受夏重新称臣,还赐下岁币岁布。作为代价,夏向宋重新开放「丝绸之路」,并定下仁宗在位永不犯送的誓言。而作为北辽推兵的代价,夏送上金银后,宋也是主动提高了对辽的岁币岁布的上限。在宋看来,给钱解决的问题,比打仗划算太多了。一时,可能涌起的三国之间战事,顿时又沉寂下来了。和平和稳定又成了主体。而谢玉回到汴京城,除了等皇帝召见,基本就闭门不出了,他现在在宋民间可有「人屠」的「美名」了。而得知自己那个对象杨妙真今年才十四岁,三年起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