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理点点头:”很好。那么老先生是如何知道那个去处的?“
老者说:”那里是老朽如你这般年纪时在深山中偶遇。不瞒你说,我也在那里躲过。“
”老先生也躲过官军?“高理眉头扬起。
”可不是?“老者笑了笑说,”天地不仁,兵荒马乱,百姓如刍狗。无论谁的兵都得躲。所谓国家兴,百姓苦,国家亡,百姓苦也。“
道一在一旁插话道:”国家亡,百姓当然苦,国家兴,百姓为何苦?“
老者没有回答,而是自顾自轻声吟道: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一听便明白了,老者吟诵的是杜甫的名篇《兵车行》,诗中含义不言自喻。于是又问:”听老先生谈吐,也不似常人。难道老先生从前做过官?“
老者呵呵一笑:”老朽在元人下江南时不过一乡野游民。“
道一说:”那老先生从前至少也是读书人。“
老者听了,沉默片刻,忽然说:”老朽宁可是一介武人,当年金戈铁马战死沙场,也少却这些烦恼了。如今这把老骨,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每日东向而哭,再过数年也是冢中枯骨矣。“
说完,老者竟然潸然泪下。道一连忙安慰。高理也说了不少好话。
......
次日,他们继续抬着黄福穿越密林,大致向西北方前进。这么连走了两天,翻过一道道山梁,途中没有碰到一个人。人人都觉很累,老者鼓励他们说,再走半天就到了。让众人高兴的是,黄福没有发热,伤情正在好转,想必是他年轻力壮的缘故。
到了第三天头上,他们终于登上最后一道山梁。展现在脚下的是一片山谷,当中一条小溪穿流而过。谷地中散布着百十座茅屋,小块的平地有种庄稼的痕迹。靠近谷地的山坡还辟有茶园。谷地周围山峦叠嶂,林木森森,冬日的阳光洒入山谷,如同照进一处四周是围墙的小院一般,真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那就是了。“老者手指前方道,然后他情不自禁地念了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