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住房问题(2/3)
下去,人们立刻失去了炒房子的热情,或者说是胆量。
弗兰茨的命令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都给老子去干实业。”
不过人口激增引发的问题也必须解决,弗兰茨考虑用赫鲁晓夫楼来暂时过渡。
于是乎弗兰茨找来了全奥地利帝国最好的建筑设计师们,同时又向全欧洲范围内征集方案。
然后弗兰茨就发现穗宗还是太仁慈了。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设计师一听是过渡、保障性住房,还要短期内按时交付。他们立刻脑洞大开,层高1.8米,居住面积10平米,一公顷土地就能塞进去8000人。
这个数据有多逆天呢?截止到2024年世界极限高层(二十层以上的建筑)每公顷居住人口为2700人。
(不过印度孟买平民窟更加夸张,估计每公顷居住人口在三万人以上。)
历史上一直饱受诟病的赫鲁晓夫楼层高为2.5米,在近代建筑业中一直被视为逼仄的代名词。
如果他们知道有人打算建造层高1.8米的住宅不知道会是何感想。
在弗兰茨的坚持下,层高终于被拉到了2.6米。
最后入围的是三种方案,一种是实际居住面积25平的单间小户型,一种是实际居住面积55平两间房的中等户型,一种是实际居住面积80平三间房的大户型。
由于此时平民大多数没有厕所和厨房的概念,做饭靠壁炉,如厕靠马桶,房屋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能遮风挡雨、抵御外敌的盒子。
所以25平方米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可接受的数字,至少奥地利帝国的专家们都赞同此方案。
不过这种户型遭到了底层官员的坚决反对,很多人表示宁愿一辈子住酒店也不会去住这种老鼠洞。
他们希望可以采用大户型的设计,这样自己和家人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同时还能显示出帝国的气派。
然后就是中间派实际居住面积55平这个方案得到了民族主义者、平等主义者,以及宗教人士的高度认可,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消除差异,非常利于奥地利帝国实现普世价值。
“你觉得哪一种更合适?”
弗兰茨指了指一旁墙上贴着的三种设计方案,此时的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