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前倨后恭(2/3)
一番。
然而这里是巴尔干,扎普提耶在小试牛刀(逼死了几个人)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周围的人已经捡起了石头和木棒。
几位凶名赫赫的扎普提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们身上的衣物、钱财被洗劫一空,甚至他们本身都成了锅中充饥的食物。
扎普提耶毕竟不是太正规的军事力量,三番五次的惨案过后,他们便丧失了胆气。
扎普提耶无奈之下只能将情况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上级,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高层得知此事立刻决定派出新军进行血腥镇压。
巴尔干的难民自然不可能是奥斯曼新军的对手,虽说是新军,但手法依然十分复古,沿用的依然是奥斯曼近卫军的传统。
奥斯曼新军就如同蝗虫一般过境,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只不过他们针对的不只是巴尔干地区的难民,而是他们能见到的所有屁民。
镇压变成了屠杀,或者屠杀本就是镇压的一环,总之这在奥斯曼统治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数万人的死在过去算不得什么,但此时是十九世纪,一个民族的时代。希腊政府第一个跳出来抗议,希腊大使直接把国书怼到了奥斯曼人脸上。
谢夫凯芙扎太后和奥尔马帕夏等奥斯曼帝国高层虽然很气愤,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希腊人的实力很弱,而且奥托一世时不时就会跳一下。
然而很快俄国人就也掺和进来了,尼古拉一世直接向巴尔干增兵,并且扬言奥斯曼的屠杀就是对俄国的挑衅,如果奥斯曼帝国继续挑衅俄国,那么后果自负。
意思其实很简单,俄国就是直接用战争进行威胁。而且这一次尼古拉一世还学聪明了,他将挑起战争的罪责丢给了奥斯曼人。
尼古拉一世是真想开战,只不过俄国高层可是有点汗流浃背,此时俄国的情况并不乐观,上一次战争的创伤还未痊愈,再加上巴尔干动乱,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不过奥斯曼人比俄国人更怕,只是尼古拉一世的这几句狠话就足够让他们心胆俱丧。
谢夫凯芙扎太后立刻找到了斯特拉特福子爵,后者此时真不敢擅自做决定,所以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伦敦。
约翰·罗素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考虑,是